主页 > 水肿疾病 > 下肢水肿 > >

下肢水肿怎么治

文章来源:积水科 时间:2021-12-21 07:55

提醒:由于篇幅原因,内容不够详尽,把你的问题告诉“线上医生”,先做初步分析。 线上医生>>

 
下肢水肿,是水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。有的是慢慢出现,有的是突发的,有的以单侧肢体为主,有的双下肢同时出现,病因复杂,而且多样化。
  下肢水肿时,体液滞留在血管外的组织间隙当中,除了患处肿胀,皮肤多呈紧绷、光亮,如果用手触压,会出现皮肤凹陷,犹如一个凹洞,久久不能平复。
  临床上,经常会碰到一些病人,一旦发现下肢水肿,便以为是肾脏出了问题,甚至有人认为,是尿毒症的先兆,而紧张不已。
下肢水肿原因多
  引起下肢水肿的原因很多,不仅止于肾脏因素,其他如心脏、肝脏、血管循环等的功能不佳,都可能引起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  ①肾源性浮肿:肾脏疾病是引起全身浮肿的主要原因。水肿最先出现在眼睑,并迅速遍及全身。常见于肾炎、肾病病人。一般有尿常规检查异常,肾功能肌酐、尿素氮升高等。
  ②肝源性浮肿:肝脏疾病引起的浮肿,首见于下肢,然后蔓延全身,往往伴有腹水。要判断是否是肝源性浮肿,可根据既往肝炎病史,结合厌食、呕吐、腹泻或黄疸等症状,以及肝功能检查异常等。常见于慢性肝炎、重度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的病人。
  ③心源性浮肿:主要是右心功能不全,浮肿最早出现在足踝内侧,呈对称性、凹陷性。一般伴有心脏方面的体征,比如胸闷不适、稍微活动就气促不适,以及心电图异常。
  ④下肢深静脉血栓:因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。多见于单侧的下肢水肿,以突发的下肢肿胀、胀痛为主要表现。一般伴有皮肤色素沉着、皮肤溃疡、下肢静脉曲张等。常见于老年人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恶性肿瘤、妊娠、慢性病长期卧床等。
一侧或两侧水肿
  当下肢出现水肿时,首先要检查水肿是只发生在一侧或两侧。如果只有一侧的下肢水肿,那么因为肾脏功能不全而导致的概率,相对就比较低了。
  如果是肾脏功能不好,尿液无法适当排出,水液滞留在体内,其影响多为两侧,而不会选择性的,只是在左侧或右侧的下肢出现水肿;相反的,如果是因为血管引发的问题,例如深静脉血栓症,则多数会在患侧的下肢浮肿。
  假如是心、肝、肾等疾病导致的下肢水肿,先治疗原发病才是最重要的。至于体质性的水肿,多半不需要治疗,可以通过生活上调适,比如穿弹性袜、避免吃得太咸,以及睡觉前将小腿抬高等,来缓解症状。
  中医认为,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,与肺、脾、肾以及三焦等脏腑密切相关。
身体发出警报信号
  下肢水肿,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,不能轻视。水肿的原因很多,不一定就是因为喝水过多引起的。即使下肢有水肿,也要适量喝水,因为缺水会导致人体的内环境失衡,影响身体的正常运作。由于病因复杂多样,只有明确水肿的病因病性,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。
治疗方法
  下肢水肿,是由于湿热太甚、脾虚不足、脾虚气滞或久病正虚所致。中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,有以下的治疗方法:
  ①宣肺利水——肺的生理功能,包括行水、宣发和肃降。如果肺失宣降,不能通调水道,使水气下输膀胱,就会发生水肿、小便不利等。
  临床表现:浮肿先见于面部,后遍及全身,小便不利。中医认为,这是风邪外袭所致,主要临床表现为:恶寒,恶风,头痛,肢体关节酸痛,咳嗽,舌苔薄白,脉浮。
  ②健脾化湿——脾是运化水湿的原动力,如果脾失健运,水液代谢失常,水湿就会在体内停滞,造成水肿。
  临床表现:全身凹陷性水肿,腰以下尤其明显,身重倦怠,小便量少,胃口差,胸闷,舌苔腻、脉濡。
  ③温中健脾(适用于脾阳虚弱者)——体内的水液代谢失衡,脾失温煦,寒湿内生,引起腹胀、泄泻、水肿等。
  临床表现:下肢浮肿较甚,按之凹陷不易恢复,胸闷腹胀,食少便溏,面色萎黄,神疲肢冷,小便量少,舌淡苔白,脉滑沉缓。
  ④温肾利水(适用于肾阳衰微者)——中医认为,肾主水,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的作用。如果肾阳不足,气化无力,则容易导致水肿。
  临床表现: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,腰以下尤其严重,腰膝酸软,肢冷畏寒,神疲倦怠,面色惨白,尿少,舌淡胖有齿痕,脉沉细无力。  

首页

咨询

挂号

收费

专家诊